紧箍咒是《西游记》中具有深刻象征意义的咒语,它是观世音菩萨用来约束孙悟空的法宝。虽然它只有简简单单的六个字,但却能让曾经大闹天宫、几乎无所不能的孙悟空瞬间痛苦难忍。那么,这六个字到底是什么呢?在原著中,吴承恩使用了梵文来描述紧箍咒:“唵、嘛、呢、叭、咪、吽”。这些字源自藏传佛教,被称为“六字真言”,在佛教文化中具有深远的宗教意义。
“唵”(ōng)、“嘛”(ma)、“呢”(nī)、“叭”(bēi)、“咪”(mēi)、“吽”(hōng),这六个字并非吴承恩杜撰,而是真实存在的佛教咒语。
在藏传佛教中,这六字真言被视为佛教秘密莲花部的根本真言。每个字都有其特定的意义,比如“唵”代表佛的心,意味着顺应佛的意志,人与佛合一,才能成就功德;“嘛呢”象征宝部心;“叭咪”则意指莲花部心,象征法性如莲花般纯洁无暇;“吽”代表金刚部心,祈愿达到成佛的境界。
这六字真言合在一起,表示依靠佛的力量去除烦恼,获得正觉,最终成佛。在藏传佛教中,六字真言是经典的根源,信徒们不断念诵此咒语,以期积累功德,获得解脱。因此,这句咒语与《西游记》中的取经主旨相契合,体现了对佛教信仰的深刻理解。
孙悟空的性格极具反叛精神,天生无法容忍任何束缚。他的野性和不羁是他力量的源泉,但也是他成长道路上的阻碍。最初,他认为只要消灭这些“六欲”,就能成佛。然而,唐僧明白,欲望是人性的一部分,成佛并不是彻底抛弃人性,而是超越人性。
因此,唐僧对孙悟空的行为感到不满,认为他缺乏慈悲之心,而孙悟空对唐僧的仁慈也表示不屑。在这个关键时刻,观音菩萨为唐僧送来了紧箍咒,希望借此约束孙悟空的野性。唐僧念诵紧箍咒时,孙悟空便头痛欲裂,痛苦不堪,却不得不屈服。
其实西天取经,也是孙悟空的一个修心过程,像六耳猕猴就是孙悟空的翻版,不但长得一模一样,神通也是不相上下,就连观音菩萨也无法分辨出谁真谁假,最后还是如来佛祖道破真身,才被孙悟空一棒打死。
其实六耳猕猴是孙悟空的心魔,是他野性顽劣,桀骜不驯的一面。孙悟空想要成佛,必须将自己的心魔彻底除掉,所以在他打死自己的心魔后,唐僧再也没有念过紧箍咒。
其实此时的孙悟空已懂得约束自己,哪怕唐僧不念紧箍咒了,孙悟空心中也有了紧箍咒,在他犯错师傅没有念紧箍咒时,都会让他觉得害怕,认为师傅对自己失望了,他对师傅和西天取经的在意,已经让他心中形成了一个无形的紧箍咒,时刻约束着他。
当孙悟空完成取经任务,被封为“斗战胜佛”后,他特意向唐僧询问是否可以将紧箍取下。唐僧只是微笑着告诉他:“你自己摸一摸,看看它还在不在?”孙悟空一摸,发现紧箍已经不见了。
也许,在这个浮躁的年代,每个人都需要“紧箍咒”来定心吧!
因为自由都是有限度的,生存意义与生命诉求总是互相拉扯,既快活又不闯祸,能心安又所求不多,持正向善,不随波逐流,摒弃杂念,保持本心,找到自己的天然禀赋,成为自己最适合、最该成为的那个大写的“人”。
免责声明:本文转自网络,不涉及商业行为,仅为交流学习,如内容或图片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如何学习更多古诗词视频?
进入“ 语文大师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注 【语文大师官方】公众号
部编版小初古诗词视频持续更新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