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一次的世界杯又来了,看到媒体报道的西南财大给大学生开放多媒体教室用于看球的消息,我想起了我大学那会看球的场景。
我是97年上的大学,正好在第二年就赶上了法国世界杯。那时没有现在学生这么幸福,食堂里有电视,宿舍里有电脑,还有互联网。为了看球,世界杯开踢前,班里几个男生凑钱去二手市场淘了台14吋的小电视,还好,是彩色的。同楼层的大四、大三的球友都挤在一间小小的寝室里,不看球的室友早就被撵到别的房间去睡了。
大学宿舍晚上11点以后是断电的。估计校方为了安全考虑。不过电的问题并不难解决。我们到市场买了个转接头,踩着桌子加凳子,将其安装到走廊上的照明灯上,不注意看是看不出来的。然后拉个拖线板接进宿舍,就OK了。
阿根廷和荷兰打四分之一决赛那场,可能是因为巴蒂射了两次门框,屋子里声音没控制好分贝,应该还有跺脚的,被楼下寝室老大爷给发觉了。于是就在比赛进入最为紧张的最后10分钟时,咔,没电了。一群人红着眼睛,跟没头苍蝇似的在走廊上乱转。估计大爷如果当时出现的话,很难保证会不会有个情绪激动的家伙会把他从六楼扔下去。
之后,夜里连走廊的电都给断了。没辙,只好跑到外面市场上找场所。那会也没钱,酒吧啥的肯定去不了。于是就找了个有电视的小旅馆,几十块钱一晚。七八个人挤在两张破床上。看完后精神恍惚地回到
寝室,跟个瘾君子似的。
课是肯定上不了了,好在当时已经接近期末。文科生的考试,主要是写点论文啥的。很多未雨绸缪的在看球前先把作业写好,免了后顾之忧。一晃20年过去,当年那帮一起熬夜看球的兄弟,如今天南海北,有的还断了联系。这次世界杯,估计很多场次得一个人坐家里看了,啤酒肯定会有,但当年的那种感觉估计是找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