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日本侵略者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今內蒙古中部(當時中華民國的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等地)操縱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有模仿另一個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的跡象。1933年各盟旗王在綏遠百靈廟召開自治籌備會議,1934年成立“蒙疆政府聯合委員會”,在聯合委員會下以張家口為中心,設立了“察南自治政府”。1939年聯合委員會又與“蒙古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合併改組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此政權的首腦是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首都在張家口,使用成吉思汗紀年。雖然此政權聲稱實行蒙古民族主義,但事實上在日本設計的邊界線內有80%人口是漢族。
基本介紹
中文名稱: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英文名稱:Mengjiang United Autonomous Government簡稱:蒙疆所屬洲:亞洲首都:張家口主要城市:包頭,歸綏,多倫國慶日:1936年5月12日官方語言:日語,漢語,蒙古語貨幣:蒙疆銀行發行的貨幣時區:東八區國家領袖: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主要民族:漢族,蒙古族主要宗教:藏傳佛教滅亡時間:1945年8月19日
歷史發展,國旗演變,第一面,第二面,第三面,政治,首腦及長官,各地方長官,其他機構,行政區劃,軍事,騎兵兵團,步兵兵團,運輸兵團,經濟,文化教育,
歷史發展1933年4月28日,李守信按照日軍的指令進犯熱河鄰近的察哈爾地區。次日,占領察哈爾重鎮多倫,便以多倫為中心,建立了察東特別自治區,由李守信任行政長官,懸掛日本國旗。同年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收復多倫。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官員的一次演講蒙疆聯合自治委員會,簡稱“蒙疆政府”,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勢力在內蒙古建立的傀儡政權,主席為德王,副主席為李守信。由於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均認為蒙疆政府是日本在戰時建立的傀儡政權,不承認其存在,只稱呼其為偽蒙疆政府,簡稱偽蒙疆。蒙疆,按照德王的說法,意思是“收復蒙古固有疆土”1933年7月,在日本的策動下,內蒙古各盟旗王在綏遠百靈廟召開自治籌備會議,次年成立“蒙疆政府聯合委員會”,在聯合委員會下以歸綏(今呼和浩特)、大同、張家口三地為中心,設立了蒙古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1935年4月1日李守信部及日軍再次占領多倫。同年12月,李守信侵占張北、寶昌、康保、尚義、沽源、商都、化德、崇禮等8縣,並控制正藍、鑲白、正白、鑲黃、太僕寺等8旗,統治機關遷至張北,建立了蒙古軍司令部和日本特務機關。德王隨即與李守信合作,於1936年2月1日,在張北舉行察哈爾盟公署成立典禮,察哈爾部的蒙人8旗遂為德王控制。1936年5月12日德王在德化市(原化德縣改名)組成蒙古軍政府,1937年10月28日改名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以歸綏為都,並改名為厚和豪特(後簡化為厚和)特別市,與包頭特別市及巴彥塔拉、察哈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等5盟直屬於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事實上橫亘整個抗戰時期,烏蘭察布、伊克昭2盟均在重慶國民政府所屬綏遠省管轄下,僅小部分地區落在日軍手中。1937年10月28日,在日本的授意下,第二次蒙古大會在歸綏(今呼和浩特)召開,宣布成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日本方面指定雲王(未到會)為自治政府主席,德王為副主席。政務院下設總務、財政、保全三部,陶克陶、吉爾嘎郎、王宗洛分任部長。吳鶴齡任參議會參議長,日本最高顧問是金井章二。1937年11月,日本侵略者為便於對察、綏、晉北統一實行殖民統治,指使蒙、察南、晉北三個偽政權派代表簽訂協定,在張家口成立了蒙疆聯合委員會。其職能為處理三政權有關“產業、金融、交通及其他重大事項”,金井章二任代理總務委員長兼最高顧問,凌駕於三偽政權之上,控制了經濟、交通等命脈。1938年3月,雲王病逝。7月,德王又主持召開第三次蒙古大會。會議推選德王繼任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主席(仍兼政務院院長),李守信繼任副主席。政務院之下又增設民政、畜產二部,由王宗洛改任民政部部長,雄諾敦都布接任保全部部長,郭爾卓爾扎布任畜產部部長。後來又增設交通、教育、司法等部,由於蘭澤、金永昌、補英達賚分任部長。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下轄察哈爾(不含察南)、綏遠二省日本占領區。德王將歸綏縣城恢復蒙古舊稱,漢文寫作厚和豪特,升格為市,作為政府駐地,包頭也一併升格為市。又將原歸化城土默特旗和察右四旗地域各旗縣合併新設巴彥塔拉盟。各盟統一設立盟公署,正式建成一級地方行政建置。行政區域重新調整後,偽政權下轄錫林郭勒、察哈爾、伊克昭(實只占一小部分)、烏蘭察布、巴彥塔拉五盟和包頭、厚和豪特二市。為進一步收買和控制偽政權首腦,德王、李守信等人及偽蒙疆各種軍政代表團曾受邀多次訪問日本,受到日本天皇、內閣總理大臣等軍政要人的接見和款待。1939年4月,日本駐軍又宣布德王為聯合委員總務委員長。同年9月,日本不顧德王的反對(不願與漢族偽政權合流),將三個偽政權正式合併為駐張家口的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首都遷至張家口,改中華民國年號為成吉思汗紀元,並將其改為直屬蒙疆的特別市。政務院下設總務、財政、保全、民政、畜產、交通、教育、司法等部。日本最高顧問是金井章次。德王任主席,察南、晉北偽政權首腦於品卿、夏恭任副主席。金井章二仍為最高顧問,參議長、蒙古軍總司令仍分別為吳鶴齡、李守信。政務院長為卓特巴扎普(後由吳鶴齡繼任),補英達賚、松津旺楚克等分任最高法院院長、民政部部長等職。原察南、晉北轄區改為與盟平行的政廳。同時,仍沿用成吉思汗紀元,只是將政權旗幟改為紅(赤)藍黃白四色七條旗,紅色居中象徵日本,取“以日本為中心,大同協和漢、蒙、回各族”之意,進一步顯露了偽政權的傀儡性質。1940年汪精衛在南京建立汪偽國民政府之後,日本又指使偽蒙疆政權與汪偽政權簽訂協定,蒙疆承認汪偽為繼承“正統”的新中央政府,汪偽承認偽蒙為高度自治的地方政權,其後,汪精衛還曾到張家口訪問視察。在名義上擁有蒙疆,但實際上沒有管轄權。1941年8月4日對內再次改名為蒙古自治邦。這個政府消失於1945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最後幾周,作為八月風暴行動的一部分,蘇聯和蒙古紅軍對日宣戰,侵入內蒙。日本侵略者投降,蒙疆政府垮台。偽蒙戰犯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 偽蒙疆自治政府主席、蒙古軍總司令(1963年4月9日獲特赦)李守信 偽蒙政府副主席、蒙古軍上將副總司令(1964年12月28日獲特赦)陳紹武 偽蒙國防部第二廳少將專員(1960年11月28日獲特赦)雄努敦都布 偽蒙疆政府保全隊長(1959年12月4日獲特赦)甘珠爾扎布 偽蒙第九軍管區中將司令(1966年4月16日獲特赦)寶貴廷 偽蒙古軍總司令部少將司令(1966年4月16日獲特赦)烏雲畢利格(趙城璧) 國民黨綏蒙黨部書記長,調統室主任(1975年3月19日獲特赦)杜運宇 偽蒙政府交通部長(未及特赦即病故於管理所)國旗演變第一面蒙疆國第一面國旗比例:2:3(1936年—1937年)藍地代表蒙古族,左上角的紅、黃、白三豎條分別代表 和族(日本)、漢族、回族(包含所有穆斯林)。第一面國旗第二面蒙疆國第二面國旗比例:2:3(1937年—1939年)仿照滿洲國國旗,藍地代表蒙古族,左上角的紅、藍、黃、白四橫條分別代表和族(日本)、蒙古族、漢族、回族(包含所有穆斯林)。第二面國旗第三面蒙疆國第三面國旗比例:2:3(1939年—1945年)“七條旗”,以代表和族(日本)的紅色粗條為中心,依次團結回(白細條)、蒙(藍中條)、漢(黃粗條)民族人民。第三面國旗
政治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侵華日軍利用蒙古德王德穆楚克棟魯普在中國蒙古地區炮製的偽政府。偽蒙疆政權一直處於日本統治者的嚴密控制和操縱之下。建政之初,最高顧問之下,政務院各部和偽蒙古軍均設有日本顧問,各盟、市、旗、縣均設有日本特務機關長。蒙疆聯合委員會成立時,更由日本顧問直接擔任最高長官總務委員長。1939年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後,有更多的日本人直接擔任各部次長或職能機構主官,地方各盟、市、政廳也均有日籍次長或日本參與官。首腦及長官主席雲端旺楚克(雲王,原烏蘭察布盟長),不久後去世副主席兼政務院長德穆楚克棟魯普,後任主席(德王,原錫林郭勒盟長)穆楚克棟魯普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參議府議長吳鶴齡政務院總務部長陶克陶政務院財務部長吉爾嘎朗政務院保全部長特克希卜彥政務最高顧問宇山兵士軍事最高顧問高場損藏主席最高顧問金井章次(1939年9月1日——1941年11月27日)→大橋忠一(1941年11月27日——1942年9月3日)→神吉正一(1945年2月26日——日本投降)參議府議長吳鶴齡蒙古軍總司令李守信李守信蒙古軍參謀長烏古廷最高法院院長補英達賴最高檢察長劉繼廣政務院院長卓特巴扎布咨議雄諾敦都布、特克希卜彥總務部部長關口保總務部次長武內哲夫民政部部長松津旺楚克民政部次長早阪冬男治安部部長丁其昌治安部次長藤井武一郎法務部部長陶克陶法務部次長日比野襄財政部部長馬永魁財政部次長大場辰五助產業部部長杜運宇產業部次長中西實雄交通部部長金永昌榷運清查總署長吉爾嘎朗牧業總局長郭爾卓爾扎布最高檢察所次長隈光孝道最高法院次長安布恕榷運清查總署副署長高須進一稅務監督署副署長島田三郎各地方長官察南政廳長官陳玉銘察南政廳次長武藤公平晉北政廳長官田汝弼晉北政廳次長森林雄次郎巴彥搭拉盟盟長補英達賴察哈爾盟盟長卓特巴扎布烏蘭察布盟盟長巴寶多爾濟伊克昭盟盟長阿勒坦鄂齊爾錫林郭勒盟盟長松津旺楚克土默特特別旗總管默勒根巴圖爾張家口市市長韓廣森厚和市市長李春秀包頭市市長金朝文其他機構晉北自治政府1937年10月,在以大同為中心的晉北13縣,成立晉北自治政府,夏恭為主席。察南自治政府1937年9月,日本人在以張家口為中心,包括察哈爾南部10縣的地區,成立察南自治政府,於品卿為主席。蒙古聯盟自治政府
1937年10月,在歸綏成立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管轄察哈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 巴彥塔拉、伊克昭五個盟,德穆楚克棟魯普任政務院長。1937年11月,上述三個政府組成蒙疆聯合委員會,統一管轄三個政權。 1939年9月,聯合委員會改組為“蒙古聯合自治政府”,以德穆楚克棟魯普為主席,李守信、夏恭、於品卿為副主席,掛蒙古旗,用成吉思汗年號。行政區劃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首都張家口,下轄巴彥塔拉、察哈爾、錫林郭勒、烏蘭察布、伊克昭等五個盟,察南、晉北兩政廳,和厚和豪特(歸綏恢復了蒙古舊稱)、包頭2特別市;1939年增設張家口特別市,部分文獻則稱同時將厚和、包頭降為盟轄市。1943年1月1日察南政廳改為宣化省,晉北政廳改為大同省。蒙疆版圖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以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的五個盟為核心,另加上察南、晉北兩個由「自治政府」改制的「政廳」。盟下轄旗與市,政廳下轄縣與市。1943年1月1日起兩「政廳」皆改制為省,察南政廳改為「宣化省」,下轄張家口市及萬全、宣化、懷安、懷來、龍關、赤城、延慶、蔚、涿鹿、陽原等十縣;晉北政廳改為「大同省」,下轄大同市及大同、懷仁、陽高、天鎮、渾源、廣靈、靈邱、朔平(右玉)、山陰、應、朔、左雲、平魯等十三縣。民國26年(1937年)10月,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後,為取得各盟旗王公上層的支持與擁護,加強了各盟旗的行政機構。在盟旗行政設定上,首先加強了盟的行政領導地位。在清朝,盟是各旗會盟之地,不屬一級行政組織;在中華民國時期,國民政府蒙藏委員會雖制定了盟、部、旗組織法,但尚未實施。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後,除對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察哈爾(1936年由察哈爾改設察哈爾盟公署時,已確定為行政組織)3盟均確定為行政單位,設定盟公署外,並將原綏遠省所轄的16縣2設治局重新劃分。將部分縣劃歸烏蘭察布、伊克昭2盟,另在原綏遠東部的以農業為主的大部分縣、旗,新設定了“巴彥塔拉盟”。所轄區域為:土默特、正紅、正黃、鑲紅、鑲蘭5旗,及歸綏(後改為巴彥縣)、薩拉齊、清水河、托克托、陶林、豐鎮、集寧、涼城、和林格爾、興和10縣。巴彥塔拉盟成為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所轄5個盟中,人口最多、土地資源最富庶的盟。此外,劃入伊克昭盟地區是原綏西河套地區的東勝、五原、臨河縣及沃野設治局;劃歸烏蘭察布盟地區是原綏北武川、固陽縣和安北設治局。新設的厚和豪特、包頭2市直轄於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同時,重新任命了各盟、旗行政部門首腦,根據各盟公署報轄區域的不同,分別設立了總務(1938年秋後一律改為官房)、民政、保全、教育、畜產等各廳,並儘量任用蒙古王公上層人士擔任廳長,以示籠絡。調整後的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管轄區域為5盟2市。土地面積為350萬平方華里,人口約250萬,其中蒙古族30萬人,占總人口的12%;回族3.7萬人,占總人口的1.5%。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對於旗縣並存、蒙漢雜居的地方採取蒙漢分治的政策。土默特旗和正黃、正紅、鑲紅、鑲蘭等綏東4旗同巴彥、集寧、陶林、豐鎮等縣,長期以來就是旗縣並存的區域,在這些旗縣境內多屬蒙漢雜居,農牧並存。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對這類地區,實行蒙民歸旗管理,漢民歸縣管理的分治政策。為了便於統治,對各個市、縣長的安排上,多數任用漢族中的紳士富豪;而各蒙旗總管則任用蒙古族中的原官吏。
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設在厚和豪特(原歸綏),政府設主席及副主席。主席為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之主權者,遇有事故不能執行職務時,由副主席代行之。政府下設政務院,掌理諸般行政,實行政務院長負責制。政務院下設總務、財政、保全3個部,每個部下設若干處。總務部下設總務、法制、建設、內務、教育、外交等處;財政部下設會計、稅務2處;保全部下設警務、司法2處。烏蘭察布、伊克昭、察哈爾、巴彥塔拉(後設)、錫林郭勒等5個盟公署與厚和豪特、包頭2個市公署為政務院下轄地方行政機關。與政務院平行機構有蒙古軍總司令部和諮詢建議性質的參議會。另外還設秘書處、司法局等。同時設立由日本人組成的顧問部,掌握軍政實權,其下設總務、財政、保全等部。民國27年(1938年)8月1日,偽政務院的組織機構進行改革,廢除政務院的總務、財政、保全3部制,實行1廳4部制(即總務廳,民政、財政、保全、畜產4部)。總務廳下設總務處、人事處、主計處、外交處等;民政部下設內務、教育、建設等3個處;財政部下設稅務、理財等2個處;保全部下設警務、司法等2個處;畜產部下設牧業、畜產等2個處。直屬政務院的機構還有地政局、司法局、參議會等。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以烏蘭察布盟(盟公署駐百靈廟)、錫林郭勒盟(盟公署駐貝子廟,今錫林浩特市)、察哈爾盟(盟公署駐張北,今屬河北省)、巴彥塔拉盟(盟公署駐厚和豪特,今呼和浩特市)、伊克昭盟(盟公署駐包頭)及厚和豪特市、包頭市為統治管轄區域。其中巴彥塔拉盟為合併土默特特別旗和察哈爾右翼4旗地域新設,各盟公署設盟長1人,副盟長1人,日本參與官1人,下設總務、民政、保全、財政、教育等廳。厚和豪特、包頭2市各設市長1人,日本主任顧問1人,下設總務、財務、建設、司法、警務等科。偽蒙疆聯合委員會偽蒙古(即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察南、晉北3個政權相繼成立後,雖在行政上互不隸屬各自為政,但都在平綏鐵路線上,交通、金融、產業都有密切的關聯。因此,日本侵略軍為了加強控制這3個政權,掌握經濟命脈,攫刮戰略物資,在張家口成立了偽蒙疆聯合委員會,設總務委員會及產業、金融、交通各專門委員會。還設定日本最高顧問1名,參議及顧問若干名。民國27年(1938年)8月1日,偽蒙疆聯合委員會進行機構改革,把幾個專門委員會改為總務、產業、財政、保全、民生、交通6部,並每部配置若干名日本顧問。進一步擴大和強化了偽蒙疆聯合委員會的組織與職權,使其由協商性的機構,變成行政組織,成為蒙古、察南、晉北3個偽政權的上級行政機關。它的管轄範圍為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偽晉北自治政府、偽察南自治政府的轄區。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成立之後,政府設主席、副主席以及與主席並列地位的最高顧問(日本人擔任)。主席的辦事機構是秘書處。政府下設管理軍事的蒙古軍總司令部,諮詢建議性質的參議府,管理政務的政務院。還設最高法院和最高檢查廳等司法機關。政務院下設總務部、民政部(直轄蒙古學院、蒙古文化館)、治安部(直轄中央警察學校)、法務部(直轄各地法院和檢查廳及各地監獄)、財政部(直轄蒙疆銀行、經濟監視署、稅務監督署)、產業部(直轄清查權運總署)、交通部(直轄郵電總局)等7部。直屬政務院的機構有蒙疆學院、駐外代表部和辦事處、地政局、審計局、牧業總局、2個政廳、5個盟和2個市公署。 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之管轄範圍為察南政廳(原察南自治政府管轄區域)、晉北政廳(原晉北自治政府管轄區域)、伊克昭盟、烏蘭察布盟、錫林郭勒盟、巴彥塔拉盟、察哈爾盟、張家口市、包頭市、厚和豪特市(包頭市、厚和豪特市後劃屬巴彥塔拉盟管轄)。
偽蒙古聯合自治邦民國30年(1941年)8月4日,經偽蒙疆臨時政務委員會決定,把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組為蒙古聯合自治邦。民國31年(1942年)8月31日,行政機構進行改組,撤銷原政務院所屬的總務、民政、司法、財政、產業、交通等7部,改設1廳、2部、3局、4個委員會。原總務部改組為總務廳,下設總務科、會計科、計畫科、人事科、主計科;原民政、治安兩部合併為內政部,下設總務科、經理科、行政科、警備科、特務科、衛生科、文教科、地政科,內政部直屬機構有中央警察學校、中央青年指導員訓練所;原財政、產業兩部合併為經濟部,下設總務科、經理科、國稅科、金融科、煙務鹽務科、礦業科、農林科、工商科、貿易科、糧谷科,經濟部直屬機構有稅務監督署、經濟監視署、清查署、權運署、中央農林試驗場;新設興蒙委員會,下設總務處、民政處、教育處、實業處、保全處,另設直屬機構蒙古文化研究所、牧業試驗場、種畜牧場、家畜防疫處、宗務籌備處、軍務普及部等;另設總力委員會,回教委員會等;將原法務部改為司法委員會,下設總務科、民事科、刑事科、行刑科,直屬機構有監獄;原弘報科升格為弘報局;原交通部和郵電總局合併為交通總局,下設總務科、經理科、路政科、郵政科、電政科、土木科、都市計畫科、都市建設科;另設審計局。民國32年(1943年)秋,該政府再次進行機構改革,將經濟部擴充為經濟、財政、產業3部。在政務院下增設了1個軍事聯絡部,辦理有關軍事聯絡事宜。同時對部分委員會、廳內部的科、處進行了調整。軍事為加強和鞏固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的統治,偽蒙疆政權加緊徵兵買馬、擴充和壯大偽蒙古軍。並根據日本侵略者提出的“蒙古軍各師一律要蒙古化”的要求,把偽蒙古軍中由漢人編成的第1、2、3師改編為駐各縣的偽警察隊,用以鎮壓各地的人民民眾;同時,把偽蒙古軍的主要兵力部署在包頭、百靈廟以及錫林郭勒、烏蘭察布兩盟的邊境地區,以配合日本侵略軍共同防禦綏西地區傅作義軍隊的反攻,並切斷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及蒙古人民共和國的國際聯繫。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為加強軍事實力,積極擴充各盟旗保全隊。擴大編制,配備新式槍械以充實裝備,派偽蒙古軍官學校畢業學員充任教官,從事軍事訓練。擴充的各盟旗偽保全隊編制如下:巴彥塔拉盟保全隊編制1 000名;錫林郭勒盟保全隊編制600名;烏蘭察布盟保全隊編制600名;察哈爾盟保全隊編制1 000名;伊克昭盟因未被占領,暫未規定具體名額。各盟旗保全隊按規定編制的名額,由各旗征撥壯丁、集中訓練。並規定偽保全隊的服裝、臂章、旗幟、印信等均由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以條例頒發執行。在漢族居民為主的各市、縣,偽蒙疆政權除設有大量的警察隊外,還實行了偽保甲制度和“十家連坐”法。同時,在各縣、區、鄉訓練了大批的“自衛團”等偽地方軍事力量,作為受日本侵略者驅使的統治工具。日本侵略者把“蒙疆”地區列為“防共特殊地帶”。民國27年(1938年),成立了駐蒙軍,隸屬日本華北方面軍。日駐蒙軍基幹兵力第26師團、騎兵集團、獨立混成第2旅團共數萬人,駐紮在張家口、大同、歸綏、包頭、豐鎮、集寧、薩拉齊等平綏鐵路沿線城鎮。還有偽蒙古軍9個師、偽綏西自治聯軍、偽東亞同盟軍、偽保甲團等。此外,日本特務遍布“蒙疆”地區。除在偽蒙古聯合自治政府、偽蒙古軍及各偽軍內設最高顧問外,在政府各部門、軍隊各師團、各盟旗縣市均設參事官、指導官、次長顧問等,不僅掌管實權,而且從事各類特務活動。甚至文化教育、金融產業部門也由日本人主持。日本侵略者設在“蒙疆”地區權力大、活動廣的特務系統有:興亞院蒙疆聯絡部、厚和特務機關、包頭特務機關、察北特務機關、嘉卜寺化德特務機關、百靈廟特務機關。
日本侵略者利用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這一傀儡機構,對“蒙疆”地區600餘萬蒙漢人民進行血腥統治和軍事鎮壓,對抗日游擊根據地實行頻繁的掃蕩及三光政策,同時,推行所謂“施政躍進運動”,以維持其殖民統治。騎兵兵團第1蒙古騎兵師第2蒙古騎兵師第3蒙古騎兵師第4蒙古騎兵師第5蒙古騎兵師第6蒙古騎兵師第7蒙古騎兵師第8蒙古騎兵師第9蒙古騎兵師步兵兵團第26步兵師第2混成旅第11通信團運輸兵團第23卡車團經濟日本人建立了蒙疆銀行,印刷自己的貨幣,上面沒有年份。一些當地傳統的錢莊發行的貨幣上標註乾支紀年,如甲辰年。民國28年(1939年)6月,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了“蒙疆土藥股份有限公司”,有計畫、有組織地擴大鴉片生產,強迫農民種植罌粟,使“蒙疆”地區成為戰時最大的鴉片生產基地。是年,收納鴉片887 019兩,金額331.9萬元;民國29年(公元1940年),收納鴉片增至6 717 913兩,金額6 263.5萬元,純收入達1 562萬元;民國30年(公元1941年),將罌粟種植面積擴大到911 000畝,收納鴉片11 242 953兩,金額達8 916.6萬元。硬幣因此,鴉片被日本侵略者稱作“黑色金子”,鴉片政策成為其“以戰養戰”的手段之一。日本侵略者一方面用鴉片牟取暴利,另一方面用以毒害中國人民,以此削弱中國人民的反抗力,“蒙疆”地區各族人民首當其害。同時,“蒙疆”地區生產的鴉片90%以上被輸入北平、上海等中國各地。民國26年(1937年)11月,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將察南銀行改組,併合並綏遠平市官錢局及豐業銀行,設立了“蒙疆銀行”,資本金1200萬元。由三個政府均攤,籌款四分之一後先行開業,在“蒙疆”各主要城鎮設立分行,大量印發“蒙疆券”,控制“蒙疆”的金融。1937年12月1日,蒙疆銀行於張家口開業,發行一、五、十、百元紙幣及五分、一角、五角紙輔幣。紙幣由日本及蒙疆銀行印刷廠承印。該紙幣與日元及滿洲中央銀行紙幣等值流通。由於當時國民黨政府在該地區貨幣尚未統一,因此在一個短時期內蒙疆銀行紙幣成為當地流通的主要貨幣。截至到1945年,該銀行共發行42億元。蒙疆銀行紙幣大部分都比較容易收集到,有些幣種還有四位、五位和六位號碼的區別。民國二十七年有一種5角白銅幣發行,較易收藏。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黨政府公告,從1947年6月1日開始到9月30日為止,允許蒙疆銀行幣一元兌換法幣四角進行回收。從民國27年至民國30年(1938~1941年),在“蒙疆”地區設立的日資公司達73個。通過“蒙疆公司”,“蒙疆畜產股份有限公司”、“大蒙股份有限公司”、“蒙疆興業股份有限公司”、“蒙疆不動產股份有限公司”、“蒙疆電業株式會社”、“蒙疆製革株式會社”、“北支那開發株式會社”、“大青山炭礦股份有限公司”、“日蒙制粉股份有限公司”、“滿蒙皮革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壟斷了內蒙古西部的工商業和交通運輸,瘋狂掠奪各種物產資源。僅民國27年(1938年),從“蒙疆”地區輸出的各種物資總額即達10 839萬元。此外,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還通過名目繁多的稅收進行經濟掠奪。先後設有鴉片稅、鹽稅、統稅、關稅、田賦、契稅、菸酒稅、印花稅、牙稅、營業稅、牲畜稅、屠宰稅、斗稅、茶葉稅等等。民國32年(1943年),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提出“糧食就是子彈”、“羊毛就是火藥”、“人力就是武力”的所謂”生產協力三大原則”,進一步加緊了對內蒙古西部地區的掠奪。。十元紙幣
文化教育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成立後,為培養急需的實用人才,將原綏遠省在大台什村辦的農科學校,改設蒙古學院,院長郭爾卓爾扎布。民國27年(1938年)2月,招收學生150名,課程設定有旗務、師資、師範、電報、補習班等。為培養王公子弟,在厚和豪特市設立了蒙旗學校,直屬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校長由民政部長特克希卜彥兼。此外,在百靈廟設烏蘭察布盟蒙古青年學校,蘇尼特右旗設錫林郭勒盟蒙古青年學校,包頭青年學校、察哈爾盟青年學校、巴彥塔拉盟師範學校。這些學校從國小入手,次及中學,並加設各種職業班次,招收學齡兒童和已失學或未就過學的青年,入學後授以普通常識,逐漸培養學習基本學科知識。在原綏遠省大會堂後設立蒙古文化館,館長伊德欽。下設總務、研究、博物、體育、藝術等部。吸收地方紳士郭象(亻及*)等人為館員,從“發展舊文化、介紹新文化入手,從事蒙古文化發揚工作”。發行文化專刊,編纂國小教科書及課外讀物。後將原綏遠省立圖書館、民眾教育館、通態館等統歸該館,並籌備設定印刷所。此外,為使偽蒙古聯盟自治政府的官吏“溝通日、蒙文化,領略真正東洋精神”,專為偽蒙政權及附屬各機關職員,設立日蒙語文講習所。並選派留日官員及留日官費學生赴日本留學。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統治時期,在歸綏、包頭、察哈爾盟、錫林郭勒盟、烏蘭察布盟及巴彥塔拉盟設有國小校520多所;並在原歸綏中學、綏遠師範學校之外增設了巴彥塔拉盟師範學校等幾所中學;高等學校有設在張家口的“蒙疆學院”,是“蒙疆”地區的最高學府。另外還有歸綏的蒙古學院、中央警察學校、農業學院、交通學院等。學校的教育方針對蒙漢回各民族有不同要求,對蒙古族的教育方針是:1.徹底實施產業服務教育。2.徹底推行體育、衛生及宗教教育。3.日本語及其文化之徹底吸收。4.培養科學常識及改進生活習慣。對漢族的教育方針是:1.徹底實施日本教育及其精神。2.日、滿、支協同體的基本精神培植。3.徹底恢復禮教,並實施產業教育的訓練。對回族的教育方針是:1.除與前述相同者外,徹底實施道德教育。2.樹立親日思想,逐漸陶冶於日本教育的訓練。學校的課程設定也完全按上述教育方針而定,日本語課程占有很大比重。教員不少是日本人,或者在日本人監督下教學。社會教育也是日本侵略者奴化教育的重要方面。在“蒙疆”各地普遍設立了民眾教育館、民眾學校及宣撫班、愛民班、防共青年團、少女團、兒童團、婦女防共會等,大力宣傳親日防共反華。組織訪日親察團赴日本,回來後宣傳日本文明,以樹立親日思想。民國30年(1941年),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組後,增設了弘報局、放送局,出版發行了《蒙疆新聞》《蒙疆新報》《蒙疆通訊》《蒙疆日報》《蒙文新報》等報刊,宣傳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施政方針。
相關詞條
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是日本侵略者於1939年至1945年間在今內蒙古中部(當時中華民國的察哈爾省和綏遠省等地)操縱成立的一個傀儡政權。有模仿另一個日本的傀儡政權滿洲國...
內蒙古人民共和國臨時政府1945年9月9日,一直鼓吹“內蒙古獨立”的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原高等法院院長、巴彥塔拉盟盟長補英達賚等人在內蒙古蘇尼特右旗召開了所謂的內蒙古人民代表大會,宣布成立“...
蒙古自治邦蒙古自治邦,日偽政權。1941年8月4日由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改組而成。設在張家口。對外仍稱“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德穆楚克棟魯普(德王)任主席,於品卿、李...
汪偽國民政府汪偽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接管了原“中華民國維新政府”、偽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的轄地,但是“臨時政府”改組後的“華北政務...
偽蒙軍偽蒙軍是所謂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的部隊,是偽軍的一部分,但又是獨立的。...... 1943年春,汪偽政府將其“統一”活動推及於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所轄地區。為此,擬定...
徳穆楚克棟魯普親王1938年出任蒙古聯盟自治政府主席,後合併“察南自治政府”及“晉北自治政府”而成立“蒙疆聯合自治政府”,領有巴彥塔拉(今黃河北岸前套平原的呼和浩特市、包頭市所...
錫林浩特1933年,錫林郭勒盟建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貝子廟被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控制。1938年,駐貝子廟日本軍隊組織偽錫林郭勒盟政府、偽旗政府。...
錫林郭勒盟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改為蒙古聯盟自治政府。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成立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成立內蒙古自治聯合會,解散偽“蒙疆...
蘇尼特德王府至此,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宣告結束。後來,德王以“隱居”為名,繼續通過各種渠道搞蒙古獨立、蒙古自治等。最後,德王於1949年12月29日越界進入蒙古人民共和國。李守信等...
我所知道的德王和當時的內蒙古七七事變後德王入主綏遠,建立了"蒙古聯盟自治政府"。1939年9月1日,日本帝國主義將"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和"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合併為"蒙疆聯合自治政府...
中國國旗蒙疆聯合自治政府旗幟 中國國旗汪精衛政權 1940年至1945年間,日本侵略軍扶持的汪精衛政權,初期在青天白日滿地紅旗上方加上三角黃旗,後於1943年2月3日(民國三十二年)...
於品卿於品卿(1886-1945),直隸冀州南宮縣人,中華民國時期著名政客,抗戰期間叛國投敵,淪為漢奸,出任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副主席。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後,於品卿被解放...
汪偽政權行政區劃簡介汪兆銘政權雖在名義上統有華北政務委員會及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然而事實上僅直接管轄江蘇、淮海、安徽、浙江、江西、湖北、湖南、廣東、中原、福建等省份及南京、...
岑德廣汪偽國民政府雖然名義上接管了原“中華民國維新政府”、“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和“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等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權的轄地,但是“臨時政府”改組後的華北政務...
李守信(偽蒙古軍總司令)1940年10月他兼任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副主席。1941年初隨德王去日本東京訪問,拜見日本天皇和東條英機。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無條件投降以後,陳毅將軍曾派人給李...
萬全區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9月3日因與日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同治於張家口,萬全縣治所遂遷回萬全城。民國三十年(1941年)4月1日萬全與懷安縣合併,稱萬安縣,治所柴溝...
熱門詞條
李敏
胖丁
demonstrate
超級馬拉松
電子書製作
竹蒸籠
Overlord
生死競賽
長褲
河圖
瘋狂猜歌
Nina
夏威夷航空
電熱水器
Fun Box
盛世寵妃
開放式課程
田恩沛
痰
MP3 Gain
少女大召喚
Love in Tokyo
休閒遊戲
威尼斯商人
vacation
深夜食堂漫畫
聖誕頌歌
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