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泠印社

此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8月14日)請協助改善這篇條目,更進一步的訊息可能會在討論頁或擴充請求中找到。請在擴充條目後將此模板移除。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3年8月14日)請協助補充多方面可靠來源以改善這篇條目,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會因為異議提出而被移除。致使用者:請搜尋一下條目的標題(來源搜尋:"西泠印社" — 網頁、新聞、書籍、學術、圖像),以檢查網絡上是否存在該主題的更多可靠來源(判定指引)。

30°15′11″N 120°08′07″E / 30.25306°N 120.13528°E / 30.25306; 120.13528

此條目的主題是浙江省杭州市孤山的西泠印社。關於其他同名條目,請見「西泠印社 (消歧義)」。

西泠印社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地址浙江省杭州市分類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築時代近代編號5-486認定時間2001年

西泠(líng)印社,位於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孤山西南麓、西泠橋旁,是中國研究金石篆刻的一個百年學術團體,有「天下第一名社」之稱,今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西泠印社的金石篆刻技藝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編輯]

1904年,由篆刻家丁仁、王禔、葉銘、厲良玉、吳隱等創建於杭州[1],篆刻大師吳昌碩為首任社長。今存東漢《三老諱字忌日碑》和一批名家石刻、摩崖題記。1978年獲准成立西泠印社出版社。1963年3月11日公布為第二批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2]。2001年6月25日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

截止2024年12月31日,西泠印社成員共計516人,其中社員474人,名譽社員42人,分布於中國境內近30個省(市)自治區、港澳台,以及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法國、瑞典、加拿大等國家。[4]

歷任社長[編輯]

吳昌碩(1913年—1927年)[5]

馬衡(1948年—1955年)[5]

張宗祥(1963年—1965年)[5]

沙孟海(1979年—1992年)[5]

趙朴初(1993年—2000年)[5]

啟功(2002年—2005年)[6]

饒宗頤(2011年—2018年)[6]

空缺(2018年至今)[7]

圖集[編輯]

西泠印社

前牌坊

華嚴經塔

漢三老石室

後牌坊

小龍泓洞

柏堂

印廊

參考來源[編輯]

^ 再续印人传. 中國美術館官方網站.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12-26).

^ 第二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浙江省文物局. 2020-06-12 [2020-09-29].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5-03).

^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与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合并项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 2001-06-2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3-10-26).

^ 西泠印社介绍. 西泠印社.

^ 5.0 5.1 5.2 5.3 5.4 陳振濂. 西泠印社社长史二考. “百年名社·千秋印学”国际印学研讨会论文集. 杭州: 西泠印社出版社. 2003: 10-17. ISBN 7-80517-664-7.

^ 6.0 6.1 陳振濂. 西泠印社与改革开放四十年——写在西泠印社115年社庆之际. 西泠藝叢. 2018, (9): 4–21. CNKI XLYC201809001.

^ 葛熔金. 西泠印社换届社长人选又未决:建社115年社长空缺共60年. 澎湃新聞. 2018-11-14 [2024-12-03].

外部連接[編輯]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西泠印社(分類)

西泠印社社務委員會

西泠印社出版社

閱論編東亞印章璽中華圈古代史中原王朝

傳國玉璽

漢歸義羌長印

明朝玉璽

清朝玉璽

閩越

中門信印

武帝璽

南越

文帝行璽金印

滇國

滇王之印

中國大陸中華民國

中華民國國璽

中華民國總統之印

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之印

臺灣

民主國之寶印

日本

漢委奴國王印

天皇御璽

大日本國璽

琉球

琉球國王之印

朝鮮半島大韓帝國

大韓帝國國璽

北朝鮮

北朝鮮人民委員會印

大韓民國

大韓民國國璽

大韓民國大統領印

越南

阮朝寶璽

蒙古

蒙古帝國御璽

蒙古國國璽(塔木加)

其他中國

寶鈔印

西泠印社

相關

篆刻

邊刻

篆書

印紐

閱論編浙江省境內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杭州市

六和塔

岳飛墓

飛來峰造像(含西湖南山造像,包括慈雲嶺造像、 煙霞洞造像、 天龍寺造像)

胡慶餘堂(含胡雪岩舊居)

閘口白塔

良渚遺址

臨安城遺址

吳越國王陵(含錢鏐墓、 康陵、 錢寬夫婦墓、 吳漢月墓)

鳳凰寺

文瀾閣

功臣塔及功臣寺遺址

寶成寺麻曷葛剌造像

梵天寺經幢

西泠印社

跨湖橋遺址

茅灣里窯址

郊壇下和老虎洞窯址

于謙墓

古驛道[a]

馬寅初故居[b]

錢塘江大橋

之江大學舊址

筧橋中央航校舊址

章太炎故居

烏龜洞遺址

小古城遺址

泗洲造紙作坊遺址

天目窯遺址群

靈隱寺石塔和經幢

保俶塔

西山橋

普慶寺石塔

新葉村鄉土建築

龍興寺經幢

南山造像

倉前糧倉

浙江興業銀行舊址

西湖十景

大運河(含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 浙東運河杭州蕭山-紹興段、 浙東運河古縴道、 杭州運河古橋(含祥符橋 、歡喜永寧橋、 桂芳橋)、 富義倉、 通益公紗廠舊址及高家花園、 洋關舊址、 鳳山水城門遺址、 西興過塘行碼頭、 拱宸橋、 廣濟橋)[c]

鯉魚山—老虎嶺水壩遺址

杭州忠義橋

梅城南峰塔和北峰塔

杭州孔廟碑林

求是書院舊址

浙江圖書館舊址

仁愛醫院舊址

第一屆西湖博覽會工業館舊址

五四憲法起草地舊址

寧波市

保國寺

天一閣(含秦氏支祠)

河姆渡遺址

它山堰

上林湖越窯遺址(含寺龍口和開刀山窯址、 白洋湖越窯遺址、 里杜湖越窯遺址)

鎮海口海防遺址

蔣氏故居(含溪口鎮建築群)

慶安會館

廟溝後、橫省石牌坊

東錢湖墓葬群

龍山虞氏舊宅建築群

永豐庫遺址

寧波天寧寺

阿育王寺

白雲莊和黃宗羲、萬斯同、全祖望墓

慈城古建築群

天童寺

王守仁故居[d]

寧海古戲台

江北天主教堂

錢業會館

浙東抗日根據地舊址

田螺山遺址

鯔山遺址

塔山遺址

花岙兵營遺址

二靈塔

林宅

錦堂學校舊址

浙東沿海燈塔[e]

大運河(含浙東運河上虞-餘姚段、 浙東運河寧波段、 寧波三江口、 姚江水利航運設施、 水則碑)[c]

南渡廣濟橋

餘姚通濟橋

溫州市

蒲壯所城(含壯士所城、白灣堡和巡檢司遺址)

玉海樓

浙南石棚墓群

劉基廟及墓

南閣牌樓群

永昌堡

四連碓造紙作坊

高氏家族墓地

赤溪五洞橋

芙蓉村古建築群

聖井山石殿

泰順廊橋

仕水矴步

順溪古建築群

利濟醫學堂舊址

曹灣山遺址

國安寺塔

觀音寺石塔

護法寺橋和塔

樂清東塔

八卦橋和河西橋

棲真寺五佛塔

真如寺石塔

金昭牌坊和憲台牌坊

楠溪江宗祠建築群

玉岩包氏宗祠

雪溪胡氏大院

泰順土樓

紅十三軍軍部舊址

坦頭窯遺址

雁蕩山龍鼻洞摩崖題記

英國駐溫州領事館舊址

礬山礬礦遺址

嘉興市

茅盾故居

羅家角遺址

馬家浜遺址

鹽官海塘及海神廟

綺園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f]

譚家灣遺址

南河浜遺址

莫氏莊園

安國寺經幢

王國維故居

莊橋墳遺址

新地里遺址

長安畫像石墓

吳鎮墓

陳閣老宅

惠力寺經幢

乍浦炮台

嘉興文生修道院與天主堂

大運河(含江南運河嘉興-杭州段、 長安閘、 長虹橋)[c]

嘉興子城遺址

沈鈞儒故居

王店糧倉群

錢塘江海塘海鹽敕海廟段和海寧段

湖州市

飛英塔

下菰城遺址

嘉業堂藏書樓及小蓮莊

南潯張氏舊宅建築群

新四軍蘇浙軍區舊址

錢山漾遺址

安吉古城遺址、龍山越國貴族墓群

獨松關和古驛道[a]

德清古橋群[g]

安城城牆

顧渚貢茶院遺址及摩崖

莫干山別墅群

陳英士墓

上馬坎遺址

七里亭遺址

毘山遺址

德清原始瓷窯址

城山古城遺址

趙孟頫墓

潘公橋及潘孝墓

雙林三橋(萬元橋、萬魁橋、化成橋)

尊德堂

大運河(含江南運河南潯段、絲業會館及絲商建築)[c]

安吉永安寺塔

湖州潮音橋

道場山祈年題記

太湖漊港

紹興市

紹興魯迅故居

秋瑾故居(含秋瑾烈士紀念碑)

古縴道

大禹陵

印山越國王陵

紹興古橋群[h]

呂府

斯氏古民居建築群

蔡元培故居

富盛窯址

小仙壇窯址

王守仁墓[d]

青藤書屋和徐渭墓

崇仁村建築群

大通學堂和徐錫麟故居

馬寅初故居[b]

小黃山遺址

鳳凰山窯址群

紹興越國貴族墓群

宋六陵

東化成寺塔

㹧𱮒湖避塘

華堂王氏宗祠

蘭亭

舜王廟

大佛寺石彌勒像和千佛岩造像

柯岩造像及摩崖題刻

春暉中學舊址

曹娥廟

大運河(含浙東運河杭州蕭山-紹興段、浙東運河上虞-餘姚段、浙東運河古縴道、曹娥江兩岸堰壩遺址、虞余運河水利航運設施)[c]

紹興大善寺塔

漢建初元年買地刻石

金華市

太平天國侍王府

東陽盧宅

天寧寺大殿

延福寺

諸葛、長樂村民居

鐵店窯遺址

古月橋

黃山八面廳

俞源村古建築群

鄭義門古建築群

上山遺址

東陽土墩墓群

玉山古茶場

櫸溪孔氏家廟

法隆寺經幢

芝堰村建築群

呂祖謙及家族墓

龍德寺塔

七家廳

西姜祠堂

寺平村鄉土建築

世德堂

上族祠

積慶堂

餘慶堂

馬上橋花廳

義烏大安寺塔

紫薇山民居

石楠塘徐氏宗祠

赤岸朱宅建築群

厚吳村古建築群

下柏石陳大宗祠

蘭溪通洲橋

雅端村古建築群

塘下方大宗祠

東陽白坦民宅

陳望道故居

史家莊花廳

衢州市

孔氏南宗家廟

湖鎮舍利塔

衢州城牆

三卿口製瓷作坊

小南海石室

關西世家

紹衣堂和橫山塔

雞鳴山民居苑

南塢楊氏宗祠

吳氏宗祠

三槐堂

周宣靈王廟

北二藍氏宗祠

三門源葉氏民居

江山文昌宮

仙岩洞摩崖題記

台州市

國清寺

台州府城牆

桃渚城

新河閘橋群

大溪東甌古城遺址

瑞隆感應塔

南峰塔和福印山塔

巾山塔群[i]

仙居古越人岩畫群

坎門驗潮所

沙埠窯遺址

林應麒功德牌坊

金清大橋

椒江戚繼光祠

恩澤醫局舊址

一江山島戰役遺址

江廈潮汐試驗電站

舟山市

浙東沿海燈塔[e]

普陀山多寶塔

法雨寺

普陀山普濟寺

麗水市

大窯龍泉窯遺址(含上垟窯址、源口窯遺址)

處州廊橋[j]

通濟堰

時思寺

仙都摩崖題記

松陽延慶寺塔

好川遺址

雲和銀礦遺址

河陽村鄉土建築

西洋殿

南明山摩崖題刻

石門洞摩崖題刻

浙江大學龍泉分校舊址

靈鷲寺石塔

詹寶兄弟牌坊

獨山石牌坊

吳文簡祠

^ 1.0 1.1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獨松關和古驛道由位於湖州市的獨松關和位於湖州市和杭州市之間的古驛道組成

^ 2.0 2.1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馬寅初故居由杭州馬寅初故居和嵊州馬寅初故居組成

^ 3.0 3.1 3.2 3.3 3.4 大運河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京杭大運河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其他運河子項合併組成

^ 4.0 4.1 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王守仁故居和墓由位於寧波市的王守仁故居和位於紹興市的王守仁墓組成

^ 5.0 5.1 浙東沿海燈塔由位於舟山市的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花鳥燈塔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分布於舟山市和寧波市的其他燈塔合併組成

^ 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嘉興南湖中共一大會址併入位於上海市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

^ 德清古橋群由第六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壽昌橋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其他橋樑組成

^ 紹興古橋群由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八字橋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其他橋樑組成

^ 巾山塔群由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塔與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巾山東大塔、南山殿塔組成

^ 處州廊橋由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龍橋和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增補的麗水市境內其他廊橋組成

參見:浙江省文物保護單位各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索引:京 · 津 · 冀 · 晉 · 蒙 · 遼 · 吉 · 黑 · 滬 · 蘇 · 浙 · 皖 · 閩 · 贛 · 魯 · 豫 · 鄂 · 湘 · 粵 · 桂 · 瓊 · 渝 · 川 · 貴 · 雲 · 藏 · 陝 · 甘 · 青 · 寧 · 新閱論編浙江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民間文學

白蛇傳傳說注

梁祝傳說注

西施傳說

濟公傳說

西湖傳說

劉伯溫傳說

黃初平(黃大仙)傳說

觀音傳說

徐福傳說注(徐福東渡傳說)

徐文長故事

童謠注(紹興童謠)

防風傳說

布袋和尚傳說

錢王傳說

蘇東坡傳說注

王羲之傳說

爛柯山的傳說注

海洋動物故事

劉阮傳說

常山喝彩歌謠

傳統音樂

畲族民歌注

古琴藝術注(浙派)

江南絲竹注

嵊州吹打

舟山鑼鼓

十番音樂注(樓塔細十番,遂昌崑曲十番)

嘉善田歌

海洋號子注(舟山漁民號子,象山漁民號子)

琵琶藝術注(平湖派)

道教音樂注(東嶽觀道教音樂,蒼南正一派科儀音樂)

傳統舞蹈

龍舞注(浦江板凳龍,長興百葉龍,奉化布龍,蘭溪斷頭龍,碇步龍,開化香火草龍,坎門花龍,鰲江劃大龍)

獅舞注(黃沙獅子)

盾牌舞注(藤牌舞)

滾燈注(餘杭滾燈,海鹽滾燈)

鼓舞注(大奏鼓)

竹馬注(淳安竹馬)

燈舞注(青田魚燈舞,上舍化龍燈,青田百鳥燈舞)

十八蝴蝶

傳統戲劇

崑曲注

高腔注(西安高腔,松陽高腔)

新昌調腔

寧海平調

亂彈注(諸暨西路亂彈)

越劇注

目連戲注(紹興目連戲)

皮影戲注(海寧皮影戲)

木偶戲注(泰順藥發木偶戲,平陽木偶戲,單檔布袋戲,泰順提線木偶戲,廿八都木偶戲)

甌劇

甬劇

姚劇

紹劇

婺劇

醒感戲

湖劇

淳安三角戲

曲藝

蘇州評彈注(蘇州評話、蘇州彈詞)

溫州鼓詞

紹興平湖調

攤簧(蘭溪攤簧,杭州攤簧,紹興攤簧)

紹興蓮花落

小熱昏注

杭州評詞

杭州評話

紹興詞調

臨海詞調

四明南詞

平湖鈸子書

寧波走書

獨腳戲注

金華道情

武林調

紹興宣卷

溫州蓮花

永康鼓詞

唱新聞

麗水鼓詞

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

線獅注(九獅圖,草塔抖獅子)

翻九樓

調吊

十八般武藝

迎羅漢

摜牛

高杆船技

傳統美術

剪紙注(樂清細紋刻紙,浦江剪紙,桐廬剪紙)

金石篆刻注(西泠印社)

青田石雕

寧波朱金漆木雕

黃楊木雕注(樂清黃楊木雕)

東陽木雕

木偶頭雕刻注(泰順木偶頭雕刻)

竹刻注(黃岩翻簧竹雕)

燈彩注(仙居花燈,硤石燈彩,樂清首飾龍)

竹編注(嵊州竹編,東陽竹編)

石雕注(雞血石雕)

錫雕注

龍檔(樂清龍檔)

麥稈剪貼注

甌繡

甌塑

鑲嵌注(彩石鑲嵌,骨木鑲嵌)

嘉興灶頭畫

寧波金銀彩繡

寧波泥金彩漆

傳統技藝

龍泉青瓷燒制技藝

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注

寶劍鍛制技藝注(龍泉寶劍鍛制技藝)

剪刀鍛制技藝注(張小泉剪刀鍛制技藝)

天台山乾漆夾苧技藝

紹興黃酒釀製技藝

皮紙製作技藝注(龍游皮紙製作技藝)

竹紙製作技藝注(澤雅屏紙製作技藝)

湖筆製作技藝

木版水印技藝注

雕版印刷技藝注(杭州雕版印刷技藝)

制扇技藝注(王星記扇)

蠶絲織造技藝注(餘杭清水絲綿製作技藝,杭羅織造技藝,雙林綾絹織造技藝,杭州織錦技藝,輯里湖絲手工製作技藝)

傳統棉紡織技藝注(餘姚土布製作技藝)

銅雕技藝

木活字印刷技術

傳統木船製造技藝注

傘製作技藝注(西湖綢傘)

釀造酒傳統釀造技藝注(金華酒傳統釀造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注(西湖龍井,婺州舉岩,紫筍茶製作技藝,安吉白茶製作技藝)

曬鹽技藝注(海鹽曬制技藝)

火腿製作技藝注(金華火腿醃製技藝)

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注

石橋營造技藝

婺州傳統民居營造技藝(諸葛村古村落營造技藝,俞源村古建築群營造技藝,東陽盧宅營造技藝,浦江鄭義門營造技藝)

越窯青瓷燒制技藝

藍夾纈技藝

中式服裝製作技藝注(振興祥中式服裝製作技藝)

五芳齋粽子製作技藝

婺州窯陶瓷燒制技藝

傳統製糖技藝(義烏紅糖製作技藝)

傳統醫藥

中醫診療法注(董氏兒科醫術)

中藥炮製技藝注(武義壽仙谷中藥炮製技藝)

中醫傳統製劑方法注(朱養心傳統膏藥製作技藝,方回春堂傳統膏方製作技藝)

針灸注(楊繼洲針灸)

中醫正骨療法注(張氏骨傷療法,章氏骨傷療法)

胡慶余堂中藥文化

畲族醫藥注(痧症療法)

民俗

端午節注(五常龍舟勝會,嘉興端午習俗,蔣村龍舟勝會)

七夕節注(石塘七夕習俗)

黃帝祭典注(縉雲軒轅祭典)

祭孔大典注(南孔祭典)

媽祖祭典注(洞頭媽祖祭典)

大禹祭典

農曆二十四節氣注(九華立春祭,班春勸農,三門祭冬)

元宵節注(河上龍燈勝會,前童元宵行會)

漁民開洋、謝洋節注

畲族三月三

廟會注(趕茶場,張山寨七七會,方岩廟會)

民間信俗注(石浦-富崗如意信俗,湯和信俗,孝子祭,潮神祭祀)

抬閣注(芯子、鐵枝、飄色)(浦江迎會)

祭祖習俗注(太公祭,諸葛後裔祭祖)

蠶桑習俗(含山軋蠶花,掃蠶花地)

漢族傳統婚俗注(寧海十里紅妝婚俗)

水鄉社戲

網船會

婚俗注(畲族婚俗)

徑山茶宴

上標「注」的項目為多省區市聯合申報。

參見:浙江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