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自己都难以置信的是,时间给了我答案。因为十年后,当我也像三多一样穿上了军装,在这新一番军改的浪潮中,竟也全然理解了。
十年后的今天,军改即将进入“脖子以下”阶段,我豁然发现,“钢七连”岂不就是军改中的先行者?或许,“钢七连”从来都没有消失,而是以另一种方式重生。
诚然,《士兵突击》承载了很多人的回忆,承载了太多的军旅情结,因而人们对“钢七连”那份难以割舍的情感我们自然可以理解。但是将感性归感性,理性归理性。我们不妨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为什么是“钢七连”?
一粒盐与一片海
一个人的优秀终究是一个人的优秀,一个团队的优秀更能让人望而生畏。经济学领域有一个“标杆效应”,即某个经济组织在当地区域中占据重要的经济地位,通过自身的一系列活动,树立了一个“标杆”的形象,并且相应的能带动区域周围的经济发展。推及开来,一个人的优秀是否能带动一个团队的优秀呢?
“一人红、红一点,大家红、红一片”早年间被大家广为传颂,我军也素来有“传帮带”的优良传统,毛主席曾经说过,“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支持”,而搞好“传帮带”便是这种“关心帮助支持”最直接生动的体现。由此,我们不难理解,将其中个个都是精英的“钢七连”打散,把人分散到团里各个连队的这一行为。一粒盐或许不能成就一片海,但一个人可以影响一个团队。所谓“近朱者赤”亦是这个道理。
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冷兵器时代,再彪悍的步兵也抵挡不住骑兵来袭;骑兵再强,遇到弓箭兵也会消了气焰;而再精准的弓箭手也惧怕钢铁枪炮的轰炸。时代就是这样,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诚然,“钢七连”是一支模范连队、英雄部队,但是当传统侦察部队已经不能满足现代战场要求的时候,当传统侦察部队已经不能适应机械化、信息化战争需要的时候,为了进一步提升连队的战斗力,便不得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而作为团里的一个标杆,“钢七连”也更具有改革试点的模范作用。
从1927年南昌城楼的第一声枪炮声开始,人民军队的每一次伟大转型,都聚焦着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标准;人民军队履行的使命之路,也一直承受着涅槃之痛,它伴随着数以万计的革命军人默默离开。“钢七连”只是这改革浪潮中的一朵浪花,一个缩影。许许多多的史今走了,许许多多的马小帅走了,许许多多的高城也走了。
含泪脱征衣,非为劣汰故。今年1月20日的《解放军报》刊发评论《你们的转身,军队的转型——写给面临脱下军装的30万战友》,谈到:“成为三十万分之一,有的是因为老旧装备部队压减,有的是因为机关和非战斗人员精简,有的是因为军队结构调整优化。可以说,绝大多数战友并不是因为能力素质不够,而是客观条件所致。撤并降改的单位当中,有些还是英雄部队、光荣集体;面临脱下军装的个人当中,有些还是训练尖子、技术能手。在各自的岗位上,他们都燃烧了理想,挥洒了汗水,贡献了智慧,作出了成绩。他们无愧于组织的信任,无愧于官兵的期许。”
正如诸多“钢七连”的战友一样,如今许许多多的“30万分之一”也要褪下征衣。他们比谁都明白,一切牺牲,都是为了国家和军队的未来。番号没了,但精神是不会灭的。当转型后的“新钢七连”,当转型后的人民军队重新呈现在世人面前的时候,或许所有人都会笑着自豪的说:“瞧!那仍是我的‘钢七连’。那仍是我的人民军队。那儿是我曾经战斗与燃烧过青春的地方!”
“钢七连”——番号没了,精神不灭
军队的战斗力,包括人、武器以及人和武器的结合方式三个基本要素。没有了人的要素,就不可能生成具有现实作用的战斗力。“钢七连”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恰恰是不服输、勇往直前、团结协作的战斗精神。对于每一名普通战士来讲,无论战争形态如何更替,无论战场样式如何变幻,忠诚、勇敢、热血、奉献、荣誉等等这些精神,永远不会落伍。而这些精神,恰恰催进“人”这一要素的效能释放。“钢七连”的裁撤,客观上将“钢七连”的精神、血脉融入、发扬到整个团中。
硬骨头六连、神枪手四连、刘老庄连、黄草岭守备英雄连、上甘岭特功八连、南京路上好八连……哪一个不是鼎鼎有名的英雄连队。它们之所以负以盛名,就是凭借那一股子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拼劲儿。80多年的历史征程,我军之所以能够直面各种挑战,战胜重重困难,勇往直前,非常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重视继承、发扬我军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但,正如702团团长所说,“最好的,拆不散。”
浴血先锋钢七连,装甲猛虎钢七连。这是一支从炮火硝烟中走来的英雄部队,这是一面先烈用鲜血染红的连旗。如今的中国,还有许许多多的“钢七连”,也许就是诸多军人网友曾经所在的连队。聚是一团火,散作满天星。许许多多的“钢七连”因为军改的需要消失了,但属于这些连队的信仰与灵魂却没有消失,它们化作夜空中的点点繁星,依旧照耀着八一军旗,照耀着中国人民解放军。
纵使“钢七连”撤编已成定局,他们仍不忘看齐,他们仍不忘冲锋。与我一样,诸多网友莫不被这段情境潸然动容、热泪盈眶。以前观看这段的时候,我偏偏不理解,既然要冲锋,缘何要看齐。后来明白,无论什么时刻,无论什么地点,当兵就要看齐。
毛主席说过:“要知道,一个队伍经常是不大整齐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齐,向左看齐,向右看齐,向中间看齐。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看齐是原则,有偏差是实际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齐。”若一支人民军队失去了魂,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呢?”在军改这波浪潮下,冲锋重要,但“看齐”也尤其重要。面对军改,我们唯有看齐,我们唯有冲锋。
一声霹雳一把剑,
一群猛虎钢七连;
钢铁的意志钢铁汉,
铁血卫国保家园。
杀声吓破敌人胆,
百战百胜美名传。
攻必克,守必坚,
踏敌尸骨唱凯旋。
“钢七连”的番号没了,但那首无韵连歌如同它的精神一样,将静静流淌在岁月中。
最后,借用《士兵突击》中702团团长一句话:“我相信,总有一天,你们这些兵会成为叫我也望尘莫及的那种兵。”
面对军改,你准备好了吗?(中国军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