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地震里,海啸比地震的杀伤性更大。为什么日本专家给出了这么可怕的数字,既然已经预测到了,不能提前防范吗?
日本身为一个生活在地震带上的国家,多年来在防震上已经有了很多心得。很多日本人面对地震已经相当的冷静,建筑也有专门的防震技术。
2024年11月,日本的能登半岛发生7.6级大地震,石川县当地有16.6万人,因为地震直接死亡的人数仅为227人。
在全世界的地震事故中,这个比例都算是很低的。尤其是石川县大多数都是一户建,也就是两三层的农村小楼,伤亡就更少。
而日本地区还会统计一个间接死亡人口,比如老年人,重症病人因为医疗系统受灾情影响,比如icu断电等,没能及时接受治疗而间接死亡。
还有因为亲人死亡过度悲伤导致管病发,或者是房子倒塌后无人照顾,选择自杀的独居老人。这些人也会被统计入受灾人口。
在这场大地震中,直接受灾加上间接受影响死亡的人数,也不过四百多人。日本是怎么统计出了29万人这样的天文数字呢?
因为即将发生运动的是日本南海海槽,正好是两个地壳板块的相撞之处。地壳板块就像两块巨大的岩石,不断挤压摩擦,积聚着巨大的能量。
一旦能量积累到临界点爆发出来,后果不堪设想,足以撼动整个日本列岛。距离上一次大地震已经过去了近80年,南海海槽再次进入了活跃期,如同一个定时炸弹,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爆炸。
而海底的地壳运动会带来大海的波涛汹涌,日本沿海多个城市都会发生海啸。而根据以前灾难的总结,海啸和大地震会在冬天的深夜发生。
冬天的深夜人们大多熟睡,而海啸又发生的极快,破坏力极强。沿海城市又大多数都是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城市。
海啸可以瞬间淹没一个城市,在冬天海啸发生后,会有很多幸存者因为低温而被冻死,日本这部分间接死亡者也预估入内了。
他们认为这场灾难不仅能造成上万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还会一下子加重受灾地区的人口问题。本身日本就有了严重的劳动力问题,一下子失去20多万人,会对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以2023年数据作为对比,韩国的出生率仅为0.46%,中国的出生率为0.64%,而日本的出生率介于两国之间为0.6%。
但是中国和韩国的年轻人都面临着激烈的教育,就业竞争。韩国为了让孩子考上名牌大学花费巨资,高中生拿着睡袋在教室里睡觉。
随便一个公务员岗位,都有成千上万的韩国年轻人来竞争。中韩完全不担心劳动力短缺问题。但是日本却真的出现了用工荒。
日本高中都会有大量的工厂前来招聘,人口不足已经造成日本多行业不断衰落,科技水平逐渐与世隔绝。
2024年,日本竟然有57家企业因为招不到员工而倒闭,其中一大半为年收入25万人民币的建筑公司。日本建筑工人水平在亚洲地区遥遥领先,但是本国人干的不多,很多外国人去打工。
还有25家企业因为员工离职而申请破产,有56家企业因为工资不断上涨,雇佣不起员工而申请破产。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场巨大的灾难,导致近30万人死亡,简直是对日本的灭顶之灾,这才是真正的国难。
随着东南亚地区地震的发生,更证明了地壳运动的活跃,因此日本专家又把海槽地震的可能性上调了10%。
中国大使馆发出这个通知,就是希望所有在日本的华人有心理准备,不至于事发之后手足无措。有位华裔日本说,他年轻的时候在日本遇到了洪灾,孤苦无依。
日本当地的共产党组织听说灾区有中国人,来了几个人专门救了他,还给他送了物资。如今技术进步了,我们可以下载网络软件。
如果发生意外,可以拨打大使馆的电话,通过大使馆的官方应用获得第一手信息,知道到何处去避难。
很多人觉得这次地震预测也是一份房产投资地图,未来不要购买海啸和地震地区的房子了。日本修订了防灾计划,增加了重点防护区域,并计划成立新的防灾厅,以提高灾害应对能力。
但是按照现在日本政府的预算水平和施工速度,他们是否能够落实这些防灾项目,还是令人感到怀疑。
中国大使馆也提醒中国公民密切关注官方预警信息,制定个人应急预案,学习掌握必要的自救知识,并准备好应急物资。
如果地壳活动,一定是全球性的,就像是缅甸地震会影响云南一样,不知道这场大地震会不会波及我国相关地区。
各国可以共享地震预警技术和防灾经验,共同开展地震研究和灾害评估,为应对南海海槽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提供更有效的支持。
相信通过科学的预测、充分的准备和国际合作,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将灾害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
日本政府预测东部太平洋海槽地震损失
参考消息
2025-04-04
日本政府预测东部太平洋海槽地震损失
参考消息
2025-04-04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