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时节
走进邳州乡村
只见高标准农田规整成片
笔直的田埂向远处延伸
“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
现代农田景观蔚为壮观
随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推进
邳州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那么,什么是高标准农田呢?
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农电配套、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划定为永久基本农田的耕地。
如何让高标准农田建设
更高质量、更可持续?
今天,随小布走进项目现场
看邳州如何破解难题,让高标准农田建设
更科学更高效
☟☟☟
1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邳城片区
在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邳城片区,施工单位抢抓晴好天气,加快施工进度,确保项目保质保量完成,为大蒜收获打好基础。
标段施工负责人曹桂芳介绍说:“之前道路只有2米多,大型机械无法进入,现在拓宽成三米多的水泥路,大型机器直接可以进地,省工省时省力。”
邳城片区是今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重点标段之一。结合区域实际,片区规划新建泵站5座、拆建泵站3座、渠道30.945公里、渠系建筑物878座,铺设机耕路23.96公里。
曹桂芳表示:“标段项目完成度超95%,预计近期可完工。”
2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碾庄片区
作为全市最大的高标准农田建设片区,碾庄片区建设面积高达1.4万亩,为保障建设速度,施工队采取平行施工方式,在保证质量的同时,不断提高效率,确保年底前完工。
现场监理王斌介绍说,碾庄片区计划新建泵站12座、渠道3.65公里、渠系建筑物92座,铺设机耕路23.66公里。建成后,方便周边百姓大蒜播种、灌溉和收获。
韩庄村村民刘孝元激动地说:“以前薄泥路,机器进不来。现在修好路,大型设备可以自由进入。闸建好后,旱能灌、涝能排,真是方便。”
正如刘孝元所说,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实施,让农民由“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
以修建防渗渠为例,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科科员朱飞介绍了项目实施前后的对比。“节约时间成本,以水稻为例,水稻泡田期是最大用水期,正常5天才能灌溉完毕,现在1-2天就完成灌溉;节约用水量成本,修渠后比土渠节约用水50%。”朱飞说。
3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邢楼片区
位于邢楼镇平滩村的郁计奎家庭农场内,1000亩连片农田播种完毕。别看如今“田成方、路相连、渠相通”,在高标准农田建成前,可不是眼前这副模样。
“一亩地分成好几块,非常零散。没有水泥路,机械不好进出,排水也不行。”农场负责人郁计奎向我们讲述了农田的变化。如今,道路、沟渠、电灌站等一应俱全,种地更加科学化、智能化。“亩产增加了200斤,一亩地能多收入300多元。”郁计奎说。
郁计奎自豪地说,全市高标准农田的第一座耕地质量监测点就坐落在他的农场。设备可实现对土壤类型、肥力、湿度、酸碱度,气象以及病虫害的科学检测,为我市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4
施工进度已完成99%
近8万农民受益
截至目前,今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施工总进度已完成99%。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力争年底前,所有工程基本完工,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保障。
朱飞表示:“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全面建成后,主要粮食作物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以今年为例,建设12.6万亩,亩均产量提升150斤,6至8万户农民可从中受益。”
△宿羊山镇高标准农田
面对建设面积逐年增加、建后管护形势严峻等挑战,市农业农村局制定了建后管护方案,让高标准农田管理更科学、责任更明确。
“我们按照‘建管并重’和‘谁受益、谁负责,谁使用、谁管护’的原则,做好工程管护的组织落实、协调指导和检查监督工作,把工程管护要求落到实处。”市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监督评价科副科长李永如是说。
△八义集镇高标准农田
高标准农田建设
是保障粮食安全、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现实需求
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
2021年:邳州粮食生产实现“十八连丰”
近年来,我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不断加强耕地保护,大力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加强技术培训和指导,强化关键技术措施和抗灾应变措施落实,实现全市粮食生产“十八连丰”。2021年全年粮食作物面积190.7万亩,总产85.04万吨,其中夏粮面积77.25万亩,总产30.85 万吨;秋粮面积113.45万亩,总产 54.19 万吨。
2022年度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规划设计加快推进
此外,小编从市农业农村局获悉,2022年,我市高标准农田建设计划治理面积共计15.2万亩,项目涉及车辐山、燕子埠、邢楼、岔河、四户、邹庄、新河、碾庄、议堂、戴圩街道等10个乡镇(街道)。
一起期待吧!
记者 / 孙洁 陈谢
原标题:《进度条已超99%!邳州这项工作已惠及近8万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