督脉的命名含义如何?为什么又称“阳脉之海”?

“督”字的本义为观察、审察。《说文解字》:“督,察也。”《汉书·王褒传》:“使离娄督绳。”意指由以明目著称的离娄来瞄准墨线以达到正直。引申其字义为统率、督促、总督、监督、正中等。《庄子·养生主》载“缘督以为经”,郭象注:“顺中以为常也。”督脉的命名即取此义,说明本脉主统率诸脉,行于正中。如王冰注所说:“以其督领经脉之海也。”(见《素问·骨空论》注)。

督脉的督领经脉首先是阳脉,故称之为“阳脉之海”。这一提法,见于《难经·二十八难》吕广注,又见于《脉经》和《针灸甲乙经》。其后,杨上善《太素》注也提到:“《八十一难》云:督脉起下极之输……为阳脉之聚。”至李时珍《奇经八脉考》更明确指出:“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故曰阳脉之海。”督脉为何能总督诸阳?这是由它的循行部位所决定的。

督脉主干行于背部正中,经脊里而属于脑,与脑和脊髓均有密切联系。“脑为髓海”,“脑为元神之府”(见《本草纲目》辛夷注),人体一切神气活动都受其支配。“头为诸阳之会”、“背为阳”,则是从阳气所在来说明这一部位的重要性,从而突出了督脉对全身阳气所起的统率、督领作用。手足三阳经均与督脉相交会,最集中的地方是大椎穴。此外,带脉出于第二腰椎,阳维脉交会于后项部的风府、哑门,阳蹻脉通过足太阳与督脉风府相通,所以督脉与全身各阳经都有联系。其中与督脉最邻近的是足太阳经,体内各脏腑通过足太阳经背俞穴与督脉脉气相通。

这样,脏腑功能活动也受督脉经气影响。古人将这种功能活动概括为“背为阳”理论。由此可以理解,说督脉为“阳脉之总督”,或称为“阳脉之海”、“阳脉之都纲”(杨玄操《难经·二十八难》注),其意义是一致的。《难经》虞庶注说:“《经》言督脉起于下极,上入属于脑。吕氏(广)曰:诸阳之海也;杨氏(玄操)曰:阳脉之都纲。据其督脉流行,起自会阴穴,循脊中上行至大椎穴,与手足三阳之脉交会;上至哑门穴,与阳维会其所;上至百会穴,与太阳交会;下至鼻柱下水沟穴,与手阳明交会。准此推之,实谓为诸阳之海、阳脉之都纲也。”

感谢大家的耐心阅读,欢迎留言评论一起探讨中医文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