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醒
今年6月是第23个全国“安全生产月”,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畅通生命通道”。安全出口、疏散楼梯、消防车道是遇到事故时的生命通道,必须保持时时畅通,加强应急演练,熟知逃生出口,掌握自救、互救技能,提升避险能力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生命的守护。在公共场所,我们更应当时刻保持消防安全的警惕心,每一次进入陌生的公共场所,都请细心观察并牢记安全出口和疏散楼梯的位置。这不仅是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更是对他人安全的尊重。
健康驿站
随着夏季的来临,蚊虫的数量也明显增多。当你发现身上出现大量红色、且持续发痒的包块时,先别全怪蚊子,因为还有可能是蠓虫叮咬。
细心一点的人,可能看到过这种小虫子,它的体型比芝麻还要小,看上去就像一个黑点,很多时候一开始大家根本不知道自己被咬了,有感觉的时候已经痒得不行。
这种虫最近在公园、河边特别多,可能被咬到满是红包,却连它的真面目都没看清。但你可别小瞧它,有人就曾因它被120送进急诊室。那这蠓虫到底什么来头?为什么这么厉害?
据了解,原来“蠓”是蚊子家的亲戚,通常一窝窝地飞舞在半空中,虽然只有2毫米左右,但它们的攻击力却是蚊子的好几倍。
展开全文
被蠓虫叮咬后,初期症状和蚊子叮咬很相似,导致很多人误以为是被蚊子咬的。但实际上,它比蚊子还毒。最直接的区别就是,一般蚊子包过半小时后,基本就不痒了。而被它咬一口则会感到长时间的奇痒无比。包上掐十字都救不了,越挠越痒,挠到出血都止不住。这时要注意了,千万别再挠,虽然一时爽,可皮肤经不起这么折腾,挠破皮后可能因为感染出现大面积红肿,甚至水泡。红肿症状会持续好几天,且更难愈合。症状消散后,还会产生黑斑,并且要过好久才能恢复,花露水和风油精基本没太大作用。
如果发现被咬,可以用自来水冲洗叮咬处,接着用硫磺皂、肥皂水或炉甘石洗剂擦洗。如果起泡处不小心被弄破了,可以用碘伏擦拭。如果出现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应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蠓虫叮咬史。
不想被蠓虫叮咬,以下三条预防方式请收好:
1. 在蠓虫危害严重的地区外出时,最直接的就是做好物理防护,出门就穿长袖长裤,最好长袜也套上,让蠓虫无缝可钻;多活动,别让蠓虫在身边聚集;另外,穿浅色系衣服也有一定防蠓效果。当然,天气炎热时无法全副武装,那么可以选择在皮肤裸露部位涂抹一些驱蚊水。
2. 蠓的体型较小,弱不禁风。不喜欢在风比较大的地方活动,因此想亲近大自然,又想穿小裙子、露腿裤的,可以选择风稍大一些的天气出行,减少蠓虫叮咬。
3. 蠓虫体型微小,目前市售普通的纱窗、蚊帐孔隙较大都无法阻止它,因此晚上尽量关闭门窗;室内灯光也不要太亮,多数蠓虫有趋光性,亮光会吸引蠓虫入室。
医学指导:李莹洁(皮肤科)
主持人:张绮萍(感控与公共卫生部)
组稿/录制:潘 瑶
校对:严曹琼
审核:俞新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