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杯周边热卖背后的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谨防侵权风险,了解海关“打假”机制与合规要点
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正酣,吉祥物“拉伊卜”及相关周边产品如玩偶、钥匙扣、纪念币、同款足球等在全球热销,成为球迷追捧对象。众多消费者选择从国内采购寄往海外,跨境电商企业也迎来出口高峰。
然而,这些商品是否具备官方授权?销售未经授权的仿冒品将面临海关严格监管。了解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机制,有助于企业与个人规避法律风险。
一、什么是知识产权海关保护
自1994年9月起,我国海关依法对与进出口货物相关的知识产权实施保护。保护范围涵盖商标权、著作权、专利权、世界博览会标志及奥林匹克标志,覆盖进出口全环节。
典型案例:世界杯周边“打假”行动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二、知识产权海关保护的两种执法模式
海关采取“依申请保护”与“依职权保护”两种执法方式。
依申请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发现侵权货物即将进出口,可向海关提出扣留申请,并提供担保。
依职权保护:海关在监管中发现货物涉嫌侵权,可主动中止放行并通知权利人确认,权利人申请后由海关调查处理。
对比来看,“依职权保护”模式下企业维权成本更低,建议企业及时在海关总署“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子系统”完成备案。
三、进出口侵权货物的法律后果
企业进出口侵权货物将面临行政处罚,包括没收侵权货物、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货值金额30%以下罚款。若构成犯罪,将依法追责。
特别提醒:个人携带或邮寄进出境物品,若超出自用合理数量且侵犯知识产权,海关将按侵权货物处理。
海关提示:进出口侵权商品不仅损害权利人利益、扰乱市场秩序,还影响我国外贸形象。建议企业在进出口前通过“知识产权海关保护备案子系统”核查授权状态,完善合法手续。个人邮寄或携带物品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留存凭证,主动申报,确保顺利通关。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来源“12360海关热线”